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大关。截至今年6月,全国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网民数量达5.15亿人,占整体网民比例的36.5%,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成式AI应用市场。
在模型选择方面,国产大模型展现出绝对优势。报告指出,超过90%的用户倾向于使用国产生成式AI服务,这一现象印证了我国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国内研发团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相关产品的成熟度和用户体验得到显著提升,为国产模型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应用场景来看,生成式AI正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截至今年8月,全国已有538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263款应用完成功能登记。这些技术成果不仅覆盖了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等日常领域,更在农业种植、工业制造、科研创新等专业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目前,从底层芯片、算力支撑,到数据平台、算法框架,再到终端应用,各环节已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这种全链条的创新能力,使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技术创新领域,中国同样表现突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总量的38.58%,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技术环境的持续优化,中国在全球AI治理和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鲜明特征。这种发展模式促进了技术成果向实际场景的快速转化,未来随着产业生态的进一步完善,生成式AI将持续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智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