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互联网的浪潮逐渐平息之际,业界开始积极探索通往产业互联网新时代的道路。从S2B商业模式到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众多尝试均指向产业互联网的方向。然而,尽管这些探索带来了新机遇,产业互联网依然显得遥不可及。深入剖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基础,都未能充分揭示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更未能推动其真正落地。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日益成熟,特别是其在产业改造中的深度应用,曾经看似遥远的产业互联网正逐步成为现实。AI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产业互联网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转化之门。对于希望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大展拳脚的参与者而言,如何抓住AI的新机遇,通过AI实现产业互联网的愿景,成为了关键所在。
AI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要解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AI与产业互联网之间的内在联系。AI,正逐步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基础设施”,消费互联网时代无疑是互联网技术。同样,产业互联网时代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而AI正是这一时代的基石。
回顾产业互联网的探索历程,之所以未能取得显著进展,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未能找到适合这一时代的底层基础设施。尽管提出了众多产业互联网概念,但这些概念大多仍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这限制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AI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它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使产业互联网从以“互联网”为主导转变为以“产业”为主导,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
AI不仅作为基础设施支撑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更像一把“手术刀”,深入传统产业的肌理,切除顽疾,实现蜕变。在教育、零售、物流、医疗、制造等多个行业,AI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深刻变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新的产业形态不断涌现。以制造业为例,AI机器人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制造元素,智能制造应运而生,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AI还扮演了产业互联网的“商业孵化器”角色。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如平台模式、B2B模式、O2O模式等,为消费互联网的落地提供了支撑。同样,产业互联网的落地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AI的成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去平台化、去中心化,通过惠及个体实现盈利。这种商业模式的出现,使产业和个体成为受益者,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推动了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可以说,AI在产业互联网从理想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催化剂”,AI不仅使产业互联网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随着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产业互联网终于名副其实,不再是虚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