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算力狂飙40%背后:外资悄抢哪些黑马?国产替代成关键!

   时间:2025-08-24 15:35 作者:郑重看股

近期,中国工信部在算力大会上公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数据:今年,我国的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将激增40%以上。这一消息在财经界引起了巨大轰动,有资深财经观察者形容这不仅是增长,简直是算力领域的一次大爆炸。

全国智能算力的现状同样令人震撼:目前,我国的智能算力规模已经达到了788 EFLOPS,相当于78万台顶级电脑同时运行。更令人瞩目的是,国家算力平台已经将山西、上海等10个省市纳入其“算力朋友圈”,调配着全国六分之一的算力资源,每天处理着数以亿计的算力任务。这一趋势预示着中国正朝着成为全球算力中心的目标迈进。

在这场算力狂欢中,外资已经悄然行动,他们瞄准的是那些业绩稳健但尚未被市场充分挖掘的“潜力股”。经过深入分析,这些外资青睐的企业主要包括:

海光信息,作为国产GPU的领军企业,其深算二号性能直逼国际巨头英伟达A100,手握大量政务金融订单,但估值却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科曙光,凭借全球领先的液冷技术(PUE低至1.08),掌握了全国80%的智算中心订单,合并后增速高达120%,然而公募基金的持仓却降至历史低点。

光迅科技,全球仅有的两家能够量产卫星激光通信模块的企业之一,即将交付中东500万只订单,净利润增速高达75%,但股价表现却不及市场指数。

外资的策略清晰明了:在算力市场的泡沫中寻找价值洼地。然而,这场狂欢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风险。

首先是估值风险。以寒武纪为例,其市盈率超过4000倍,单季利润仅为3.55亿,但市值却高达5200亿。随着9月解禁洪峰的到来,其真实价值或将暴露无遗。

其次是技术风险。美国对AI芯片的出口管制概率高达40%,这可能对浪潮信息、工业富联等依赖英伟达供应链的企业构成严重威胁。

最后是业绩风险。随着中报披露的尾声临近,不少算力租赁公司的毛利率暴跌至15%以下,订单量远不足以支撑其股价。

对于中长线投资者而言,布局算力市场需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深入挖掘“国产替代深水区”。随着英伟达暂停H20芯片生产,华为昇腾链(如神州数码、拓维信息)迎来了黄金替代期;同时,液冷技术成为算力刚需,PUE低于1.2的英维克订单量激增200%。

二是紧盯“订单能见度”。如东数西算二期启动,直真科技中标9亿调度大单;中科曙光与超算互联网深度绑定,接入了30家枢纽节点,这些企业拥有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算力市场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投资者需保持清醒头脑。订单厚度比故事浓度更重要,国产替代深度比外资追捧热度更关键。只有把握住这些核心要素,才能在算力市场的波涛汹涌中稳健前行。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