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在“十四五”期间的辉煌成就,成为了近期北京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的焦点。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详细介绍了中国海关在国际合作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展。
孙梅君指出,自“十四五”规划启动以来,中国海关在国际舞台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与众多国家签署了高达519份合作协议。尤其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中,贸易联系显著增强,2024年双方贸易总额飙升至22万亿元,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同时,中国与东盟、拉美、非洲及中亚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也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超过10%,与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固的贸易伙伴关系,跻身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之列。
在国门安全守护方面,海关总署坚决执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了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了国门的安全稳定。孙梅君透露,“十四五”期间,海关年均监管的进出口货物量达到了惊人的52亿吨,货值更是高达41.5万亿元,位居全球之首。在此期间,海关成功拦截了515万件违禁品,检出70余种传染病共计18万例,处理了超过20万批次的不合格商品,有效防范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同时,海关在税收征管与打击走私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绩,累计征税达9.7万亿元。
为了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海关总署依托制度创新和科技应用,加速了智慧海关的建设。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数字平台,涵盖了25大类964项服务事项,实现了跨境贸易全链条、全环节的“一网通办”。“智慧旅检”系统在多数航空口岸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旅客的通关效率。
在开放通道与平台建设方面,“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增和扩大了40个开放口岸,总数达到311个,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东中西协同的口岸开放格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实现了从点到面的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虽然面积有限,却贡献了全国五分之一的进出口总值。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海关总署创新了跨境电商、海外仓及“保税+”等新业态的监管模式,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加速了外贸新动能的培育,确保了产供链的安全稳定。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43.8万亿元,连续八年位居全球首位。今年前七个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海关坚决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为,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网络,贸易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孙梅君表示,中国将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大幅提升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水平,推动双方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