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从华为“天才少年”到创业新星:彭志辉离职后,机器人赛道引资本竞逐

   时间:2025-10-29 23:30 作者:苏婉清

当大多数职场人还在为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而奋斗时,一位从华为“天才少年计划”走出的技术精英,却做出了让外界惊讶的选择——放弃201万年薪,转身投入创业浪潮。这位名叫彭志辉的年轻人,用行动诠释了新一代技术人对职业发展的独特思考。

彭志辉的职业生涯起点堪称亮眼。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他先在OPPO研究院从事AI算法研究,2019年通过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加入这家科技巨头,担任昇腾计算产品线全栈研发工程师,年薪达201万元。这个由任正非亲自推动的人才计划,旨在吸引全球顶尖技术人才,能入选者无一不是行业翘楚。彭志辉不仅成为其中一员,更因其出色的表现成为最受关注的“天才少年”之一。

但让彭志辉真正出圈的,并非他在华为的职位,而是他在B站上的另一个身份——“稚晖君”。这个ID背后,是一个能写代码、焊电路、剪视频的全能型技术达人。他制作的机械臂、自动驾驶自行车、AI识别设备等硬核科技项目视频,既专业又有趣,迅速积累了近230万粉丝。网友们称他为“野生钢铁侠”,这个称号不仅是对他技术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跨界能力的赞誉。

“我想做一些更完整、更独立的项目。”彭志辉在视频中多次表达这样的想法。这种在大厂中普遍存在的职业瓶颈感,最终促使他做出了惊人决定——离开华为,创立自己的机器人公司。消息传出后,科技圈为之震动。有人不解:“年薪200万说不要就不要?”也有人认为这是必然:“他在B站展示的技术实力,早已不输一家创业公司。”

彭志辉的创业并非一时冲动。在宣布离职前,他已通过B站视频积累了强大的个人品牌影响力。这种“技术+内容”的复合型IP,正是资本市场最看重的资源。据透露,他的机器人项目刚启动就获得了天使轮投资,每天有十多个投资人主动联系寻求合作。这种“未创业先火”的现象,在科技圈极为罕见。

机器人领域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极高,普通创业者往往难以跨越门槛。但彭志辉的优势恰恰在于他既是顶级技术人才,又具备强大的内容运营能力。他能用个人影响力吸引志同道合的研发人员,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创业模式,为他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他在华为的工作经历和B站的项目实践,使其创业方向并非跨界,而是专业领域的深度拓展。

观察彭志辉的成长轨迹,可以发现他始终在突破传统技术人的发展路径。从算法工程师到硬件开发者,从企业员工到内容创作者,再到创业者,他的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能力的扩展。这种“手能做、脑能想、嘴能讲”的复合型特质,使他在大厂的流程化工作中感到束缚。对他而言,201万的年薪固然可观,但更大的吸引力在于创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实现技术理想。

彭志辉的选择反映了新一代技术人的职业观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成为大厂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是追求更自主、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有的算法工程师转型产品经理,有的嵌入式开发者投身硬件创业,还有人像彭志辉一样,通过内容创作积累影响力后自主创业。这种趋势表明,在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已远超传统框架。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这句话在彭志辉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他敢于放弃舒适区,走进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世界,用硬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不满足于现状、勇于突破的精神,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品质。在科技浪潮中,像彭志辉这样的年轻人,正在用行动重新定义“成功”的含义。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