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2025年全球水泥和骨料市场稳步扩张,中国占据近半壁江山

   时间:2025-11-11 03:14 作者:孙明

水泥与骨料作为混凝土的核心原料,在建筑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水泥由石灰石、粘土和石膏经特殊工艺制成,遇水后通过水合反应形成具有粘结性的硬化体,成为混凝土中连接骨料的"胶水"。骨料则由砂、碎石或再生材料组成,不仅为混凝土提供体积支撑,更直接影响其抗压强度与耐久性。当这两种材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后,便诞生了可塑性极强的混凝土,这种被广泛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的基础材料,正支撑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全球建筑市场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韧性。据权威机构统计,该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从当年的11.04万亿美元扩张至2030年的15.9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中国建筑市场同样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总产值突破326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5%。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增速较前两年有所放缓,但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创新驱动与效率优化成为新增长引擎。这种转型在水泥和骨料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全球主要生产商通过技术升级与产业链整合,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

全球水泥和骨料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前五大生产商占据约42%的市场份额,其中中国建材集团、安徽海螺水泥、华润建材科技构成中国市场的第一梯队。作为行业领军者,中国建材集团通过重组整合形成覆盖水泥、玻璃纤维、风电叶片等八大业务板块的产业集群,其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已出口至全球60多个国家。安徽海螺水泥则凭借470余家子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在印尼、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形成年产3亿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华润建材科技依托华润集团的央企背景,在华南、华中等13个省市构建起水泥-骨料-混凝土一体化产业链,其功能建材业务更延伸至人造石材等高端领域。

从市场规模看,2025年全球水泥和骨料市场已达15970亿元,中国以48%的占比持续领跑。欧洲与中东非洲市场合计占据22%份额,形成第二梯队。据预测,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9495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2.89%。这种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及发达国家对绿色建材的升级改造。在中国市场,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特征:中部省份成为产业聚集地,河北、河南、湖北三省企业数量合计占全国23.6%;沿海地区则依托港口优势发展出口型生产基地,山东、广东两省企业数量均超700家。

下游需求结构的变化正在重塑水泥行业生态。房地产领域受市场调整影响,需求占比从高峰期的35%降至21.23%,但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结构性机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强劲需求,65.04%的占比凸显其稳定器作用,其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持续释放水泥用量。值得关注的是,市政工程与民用领域需求稳步上升,13.73%的占比反映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增长点。这种需求分化促使企业调整产品策略,高标号水泥、特种混凝土等差异化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在产业升级浪潮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头部企业每年投入营收的3%-5%用于研发,重点突破低碳水泥制备、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数字化改造同样加速推进,智能质量控制系统、无人化矿山开采等应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据统计,采用智能管控系统的生产线,单位产品能耗可降低15%,碳排放减少20%。这种技术驱动的转型不仅符合"双碳"目标要求,更帮助企业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