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百度AI转型阵痛期:旧业务下滑,新业务寻求破晓

   时间:2025-08-24 02:00 作者:顾青青

在AI浪潮席卷之下,互联网巨头百度的最新财报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转型期的复杂与挑战。2025年第二季度,百度财报呈现出一种矛盾而鲜明的对比:一方面,AI新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非在线营销收入首次跨越百亿元大关,实现了34%的同比增长;另一方面,公司整体营收与利润却遭遇了下滑,显示出转型路上的阵痛。

百度智能云作为AI新领域的先锋,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7%,达到65亿元人民币,成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这份成绩单并非没有代价。百度核心的在线营销业务收入,这一曾经的“现金奶牛”,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本季度更是下降了15%,至162亿元人民币。这一趋势无疑给百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百度在AI搜索领域的激进转型尤为引人注目。据百度搜索业务负责人透露,百度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搜索AI化,力求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激进的搜索AI化企业。截至7月,AI生成内容已覆盖超过64%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这一比例远高于谷歌,显示出百度在AI搜索领域的决心与速度。

然而,正是这种大刀阔斧的转型引发了市场的担忧。短期内,传统搜索业务的营收稳定性与新AI业务的高价值潜力之间形成了鲜明的矛盾。百度关于AI搜索、自动驾驶、云计算的宏伟蓝图,似乎都建立在广告业务压力之上。市场分析师对百度下一季度的预期并不乐观,预计核心营销收入将继续下降。

面对市场的担忧,百度在财报电话会上首次详细阐述了AI商业化计划和进展。百度强调,AI搜索功能能够增强用户体验,从而扩大广告库存。同时,AI智能体、数字人等创新工具将更好地连接搜索结果与现实世界,推动业务从CPC模型向CPS模型过渡,为未来提供更大的变现空间。百度表示,二季度已经测试了一部分AI智能搜索变现能力,并展现出乐观前景。

在AI搜索叙事上,百度与谷歌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谷歌偏向保守,通过逐步嵌入生成式AI能力来增强搜索体验,而百度则更为激进,力求用技术全面颠覆搜索。这两种路径各有优劣,谷歌的渐进式转向更稳定,收入增长可持续;而百度的激进转型则更具探索性和未来性,但代价是短期的营收和利润压力。

百度当前的处境可谓内忧外患。外部,社区、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不断蚕食搜索市场;内部,营收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双重压力下,百度急于寻找新的增长点,但传统业务不稳,新业务短期又看不到回报。这种困境使得百度在AI战略推进过程中显得尤为急切,但也暴露出耐力不足、后劲乏力的问题。

尽管如此,百度仍在努力平衡短期压力与长期愿景。李彦宏在内部演讲中反思了百度“起大早赶晚集”的根源在于不聚焦,并明确表示要收缩战线,减少边缘化产品投入。百度正试图在战略上做取舍,优化资源配置,以期在AI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然而,转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收入波动、模式调整、用户习惯迁移等短期阵痛在所难免。百度需要在这个“过渡期”中管理好市场预期、优化产品体验、探索可行的商业化路径,从而向市场证明“短期牺牲”的价值所在。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