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从校园旅游代理起步,十年磨砺终成亿元文旅综合服务商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5-09-17 00:51 作者:唐云泽

近年来,传统旅游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景区运营与旅行社业务均遭遇瓶颈,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共识。在这场变革中,苏州自在游创始人陈宏禹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持续的创新精神,带领企业从校园旅游代理起步,逐步成长为文旅综合服务商,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成为行业转型的典范。

陈宏禹的创业故事始于大学校园。2011年,还在读大学的他代表学校参加苏州市创业大赛,凭借“自在游”项目斩获第二名。该项目专注于大学生旅游市场,通过三年校园实践,团队不仅积累了运营经验,还获得了学校创业园门店的支持,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陈宏禹回忆道:“大学生群体出行需求旺盛,校园市场封闭性强、传播快,这是我们选择旅游行业的初衷。”

毕业后,陈宏禹并未止步于校园市场。2013年,他加盟苏州一家品牌旅行社,开设实体门店,主营企业团建和散客业务。凭借精准的客户定位和高效的服务,门店年销售额迅速突破千万元,成为苏州头部旅游门店。然而,传统门店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辐射范围有限、线上平台冲击、年销售额难以突破2000万元。面对瓶颈,26岁的陈宏禹决定转型。

2016年,陈宏禹将目光投向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景区门票。起初,团队以“包票”业务为主,通过低价走量获取收益。但很快,他意识到单纯的价格竞争无法持续:“景区需要的是增量价值,而非低价倾销。”两年后,团队开始尝试景区活动策划与执行,从灯会、夜游到节庆活动,逐步构建起“活动运营方”的新定位。这一转型成效显著:2018-2019年,活动业务销售额达数千万,毛利率大幅提升。

真正的质变发生在2021年。陈宏禹做出大胆决策:从活动执行方转变为投资方,与景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以济南某乐园型景区灯会项目为例,团队投入数百万元,在疫情期间逆势操作,33天吸引15万游客,实现数千万销售额。这一模式不仅让景区和自在游双双获利,更开创了北方冬季开园的先例。此后,自在游陆续承接多个景区全年夜场、黄金周活动,成为景区信赖的合作伙伴。

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来,旅游行业停摆。陈宏禹迅速调整策略,利用现有销售通路转型卖菜,推出蔬菜礼包并通过顺丰发货,两周内售出近三万份,成功度过危机。“卖菜是权宜之计,但我们从未偏离主业。”他表示,疫情期间景区预算缩减,反而为自在游提供了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机会,“我们敢投资、能执行,这是景区选择我们的关键。”

随着业务量增长,供应链管理成为新挑战。2021年,陈宏禹决定自建工厂,在宿迁成立“页鹰智能”公司,生产彩灯、美陈装置、网红打卡设施等活动物料。工厂最初90%的产能用于自给,但独立核算机制推动其逐步拓展外部订单,目前自有业务占比已降至60%。这一布局不仅降低了成本,更成为自在游的核心竞争力——许多项目因工厂的生产能力而选择与自在游合作。

回顾发展历程,陈宏禹总结出四大关键:其一,围绕用户需求切换价值点,从旅游产品到门票、活动、投资,始终坚守旅游赛道;其二,敢于从“轻”做“重”,通过建工厂掌控核心环节;其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赢得景区长期合作;其四,跨界融合,用互联网思维做票务,用制造业思维做活动,用投资思维做旅游。如今,自在游已在全国多省设立分公司,2024年总销售额过亿,服务客户涵盖景区、主题乐园、地方国企等。

面对未来,陈宏禹将重点放在人才与科技上。他计划扩大工厂规模、招募专业人才,同时引入AI设计、裸眼3D、机器人互动等技术,推动文旅项目科技化。“我们不懂高科技,但擅长将其转化为游客喜爱的产品。”他强调,创业需保持开放心态,主动跨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持续创新,“干掉你的往往是行业外的颠覆者,保持警惕才能走得更远。”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