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传统营销人转型记:借小灰熊大模型,重燃创意激情拥抱AI新未来

   时间:2025-11-01 01:05 作者:杨凌霄

“AI要颠覆营销行业了!”去年公司年会上,老板的这句话让市场总监林峰记忆犹新。当时台下掌声雷动,这位从业十五年的资深营销人却暗自捏了把汗。尽管早已开始用ChatGPT写文案、用Midjourney设计海报,但他总觉得与真正的“AI营销”隔着层薄纱——看得见形态,摸不透内核。

转机出现在今年春天。当客户突然提出“能否用AI定制精准内容方案”时,林峰盯着手机屏幕愣了足足五秒。这个瞬间让他意识到:曾经引以为傲的行业经验,正在被技术浪潮重新定义。经过三天三夜的资料搜索,他咬咬牙报名了“小灰熊大模型”的实战课程——这个涵盖Prompt工程、RAG检索增强、Agent智能体开发的系统训练营,成了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首堂Transformer原理课就给了他下马威。当老师用“资深营销人筛选信息”比喻注意力机制时,林峰突然醍醐灌顶:“原来AI理解语言的方式,和我们捕捉用户痛点这么相似!”这种顿悟在RAG项目实战中达到高潮。当他把公司十年积累的广告脚本、品牌手册喂给模型,问出“2023年品牌核心调性”时,AI给出的“温度感与自我表达”让他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正是他们去年花百万调研得出的结论。

真正颠覆认知的是Agent智能体课程。林峰带着团队开发的“母亲节活动策划助手”,能在十分钟内完成目标分析、主题创意、预算规划的全流程。“以前三个策划师要忙两天的活,现在喝杯咖啡的功夫就搞定了。”他展示着AI生成的方案对比图,语气里仍带着难以置信,“这种效率提升不是优化,是革命。”

课程结业时,林峰在公司组建了“AI突击队”。当年轻设计师们还在抗拒“机器抢饭碗”时,他带头用Prompt模板批量生成文案初稿,用AI快速迭代视觉方案。三周后,反对声变成了“这个提示词该怎么优化”。现在走进市场部,总能看到有人举着手机讨论:“试试加这个参数会不会更精准?”这种自发的学习热潮,让这位老营销人找回了刚入行时的激情。

“AI不是来取代我们的,而是给创意装上了火箭推进器。”林峰翻着手机里上百个AI生成的策划案感慨道。他最近正在开发品牌专属的“营销知识库”,计划把二十年积累的行业洞察全部数字化。“当机器能理解‘品牌灵魂’,我们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创造真正的情感共鸣上。”说话间,他的电脑弹出新消息——又一个客户发来需求:“听说你们能用AI做全年营销规划?”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