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博会现场,环亚科技展台人头攒动,一款印有“12年专研美白”“中澳双实验室联合研发”字样的377美白精华升级款成为焦点。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的半年销量破千万瓶数据,印证着这款诞生于2019年的新锐品牌——肌肤未来,正从集团内部的“冒险尝试”成长为行业黑马。
与环亚科技旗下深耕中药护肤的美肤宝、主打自然成分的法兰琳卡不同,肌肤未来选择以科学美白为突破口,用成分党语言重构传统护肤叙事。2024年双11期间,该品牌登顶天猫美白精华类目TOP5,贡献集团近十分之一营收。但数据光环下,一场关于品牌独立性的考验悄然展开:当国际巨头加速布局美白赛道,国货同行以独家成分抢占心智,脱离环亚庇护的肌肤未来,能否真正证明自身价值?
作为典型家族企业,环亚科技的崛起始于创始人胡兴国1999年创立的美肤宝品牌。这位河南固始走出的前小学教师,通过美容护肤及美妆代理完成原始积累。与同期起家的珀莱雅不同,环亚科技长期依赖家族代理商体系固守线下渠道,直至2022年线上收入占比仍不足五成。当珀莱雅凭借黑海盐泡泡面膜等现象级产品,通过与头部原料商合作构筑技术壁垒时,环亚科技20亿元的年营收已显增长乏力,主力品牌收入出现下滑,新品牌规模始终难以突破。
转折点出现在创始人之子胡根华主导的变革中。2016年进入集团的胡根华,从品牌部起步逐步掌舵电商与营销业务。2019年,他瞄准功效护肤赛道创立肌肤未来,初期采取广撒网策略推出涵盖肌肽、富勒烯、蓝铜胜肽等成分的产品。但面对华熙生物在透明质酸领域、自然堂在富勒烯领域、珀莱雅在多肽领域的强势布局,缺乏鲜明卖点的肌肤未来销量增长乏力。
战略调整始于对377成分的深度聚焦。早在2019年,肌肤未来便开始在产品中添加377,但未作为核心宣传点。2020年备案首款377烟酰胺亮肤原液后,品牌通过与中科院纳米实验室、德之馨等机构合作,逐步将377提升至战略核心。2021年国家药监局新规要求377成分仅限用于美白特证产品,备案周期从数周延长至2-5年,市场新增备案量从4342件骤降至66件。这一监管窗口期,为提前布局的肌肤未来创造了市场蓝海。
通过在产品包装突出“377”标识、联合180多位达人种草、与“老爸测评”等KOL合作实现单场900万销售额、赞助《我是大美人》等综艺提升曝光,肌肤未来迅速占领377市场。其377精华曾在天猫月销3万+,2022年品牌收入同比增长117.8%突破亿元,至2024年占据国内70%的377市场份额。但这份成绩单背后,隐藏着细分市场的天花板问题。
按2023年超300%的增速推算,肌肤未来年收入约达10亿元,反推国内377市场整体规模不足15亿元。为突破局限,品牌2025年陆续备案添加烟酰胺、海棠藻、光果甘草等成分的新品。然而当竞争舞台扩大至整个美白市场,欧诗漫、谷雨、OLAY、珀莱雅等品牌已构筑起更强壁垒。消费者测评显示,肌肤未来377产品在肤感上表现优秀,但美白效果相对平淡,科学美白的定位正从差异点演变为行业基础门槛。
从成分试错到聚焦377,肌肤未来的发展轨迹折射出新消费品牌的典型困境:背靠环亚的研发与渠道优势,虽能快速切入细分市场,但构建不可复制的品牌价值才是长期挑战。当美白赛道竞争从成分内卷转向技术壁垒与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比拼,肌肤未来的极限挑战,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