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星巴克40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控股权,本土化突围还是无奈之举?

   时间:2025-11-05 00:16 作者:胡颖

中国咖啡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星巴克中国与博裕资本的股权重组成为这场变革的标志性事件。11月4日,双方正式宣布成立合资企业,博裕资本以至多60%股权获得控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及品牌、配方等核心知识产权。这场交易基于约40亿美元企业价值,星巴克预计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将超130亿美元。

中国咖啡饮品市场竞争白热化,星巴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土品牌瑞幸以2.7万家门店规模反超星巴克,幸运咖、古茗等品牌通过低价策略分流客群。星巴克在拓展下沉市场和数字化转型方面步伐迟缓,财务数据显示2023至2025财年同店销售额持续负增长,2025财年营收虽增至31.05亿美元,但客单价全年下降5%,陷入"营收微增、盈利承压"的困境。

这场并购并非孤立事件。过去十年,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餐饮品牌均通过股权重组应对中国市场变化。麦当劳2017年将中国业务出售给中信集团、中信资本及凯雷投资,转型"轻资产"模式后门店数量快速增长;肯德基2016年将中国业务注入百胜中国,实现独立运营。这些案例为星巴克提供了重要参考。

星巴克新任CEO倪睿安上任后提出"回归咖啡本质"战略,终止前任降价策略。中国区CEO刘文娟作为数字化生态核心构建者,主导的"专星送""啡快"等业务贡献约一半销售额。此次人事更迭标志着星巴克从"拓荒时代"迈向"深耕时代",需要更本土化的运营策略。

中国咖啡市场结构性变革动摇了星巴克根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突破2400亿元,62%消费者将"质价比"列为首要选择标准。上海写字楼消费者选择15元以下咖啡的比例从2021年23%跃升至2022年51%,消费趋势转变瓦解了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溢价基础。

本土品牌全方位分流星巴克客群。瑞幸凭借规模优势渗透写字楼、社区场景;幸运咖以9.9元拿铁快速扩张县域市场;古茗、茶百道等茶饮品牌实施"咖啡茶饮同价"策略。这些品牌崛起导致星巴克"高额投入挖掘品牌价值"策略受阻,陷入"投入高、增长缓"困境。

博裕资本胜出源于其独特优势。这家管理基金规模超百亿美金的机构,投资组合覆盖高端商业(北京SKP)、大众消费(蜜雪冰城)和供应链领域。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全场景资源整合能力,既能借鉴蜜雪冰城下沉经验,又能运用SKP高端运营经验,这正是星巴克所需。

交易方案突破常规预期。双方成立全新合资企业,博裕控股但星巴克保留品牌、配方等核心IP所有权,这种"运营放权但标准不放水"的设计规避了品牌稀释风险。130亿美元估值反映资本市场对星巴克未来发展的信心,较此前预估的100亿美元有显著提升。

投资机构看中星巴克稀缺价值。喜茶、奈雪缺乏品牌厚重感,瑞幸高端客群渗透率不足,星巴克是少数能"高低通吃"的品牌。其供应链、会员体系等核心资产仍具竞争力,云南咖啡豆采购占比提升已压缩供应链成本。门店从8000家扩至20000家的规模红利,为投资机构提供稳定收益空间。

外资餐饮品牌在华发展面临共同挑战。麦当劳早期直营模式因租金上涨陷入困境,哈根达斯高端定位与市场需求错位导致门店锐减。这些案例表明,全球标准化模式需与中国市场"快迭代、重效率、强本土"特性相适应。星巴克与博裕的合作,为国际品牌本土化提供了新范本。

交易双方利益诉求存在天然差异。星巴克希望主导改革、维护全球品牌形象,不会为下沉市场推出15元以下产品;投资机构追求短期回报,需在5至7年退出周期内实现资产增值。这种矛盾需要通过提前定规则、绑定利益来平衡,参考麦当劳案例,未来星巴克回购股份存在可能性。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