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阿里巴巴AI向善行动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上,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董事长刘振飞提出,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重塑公益与科技的关系。他强调,在智能体具备感知、决策与行动能力的当下,“向善”应当成为AI发展的核心原则,而非附加选项。

阿里巴巴自成立之初便将公益融入企业基因,其公益行动并非源于绩效考核,而是源于员工自发的文化认同。这种理念已转化为多项具体成果:例如与公安部合作的“团圆”系统,通过移动端精准推送失踪儿童信息,累计帮助5132名儿童与家庭团聚,找回率高达98.5%;与残联机构联合开发的轮椅导航功能,则源于一名残障员工的实际需求,目前已为全国1700余万行动不便人士提供1.5亿次无障碍路线规划,覆盖60多个城市。
随着AI技术从被动工具转向主动决策的智能体,其服务链条的影响范围显著扩大。刘振飞指出,从“技术向善”到“AI向善”的升级,需要将公益价值观深度融入模型训练、行为准则与交互设计等环节。“AI的底层逻辑必须包含向善的基因,这如同为其赋予‘出生证明’。”他解释道。
这一理念在应急管理部中国安科院与高德合作推出的“鹰眼守护”系统中得到实践。该系统通过云端AI实时分析17种驾驶场景中的车辆异常行为,可在1公里范围内实现秒级预警,准确率超过90%。今年国庆假期期间,系统累计发出预警17.4亿次,为驾驶员争取到关键反应时间。刘振飞评价称:“从数据识别到风险干预,整个过程由AI自主完成,但核心目标始终是保障人类安全。”
他进一步强调,数字世界的智能技术必须与物理世界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而这种结合必须以造福人类为前提。“当AI开始影响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则时,向善就不再是道德选择,而是技术发展的基本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