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业·财经

刘一手火锅:从县城起步走向全球,本土化建厂解锁海外扩张新密码

   时间:2025-09-09 00:39 作者:数字化转型指南针

当刘一手火锅创始人刘梅谈及品牌出海初衷时,眼神中透着对海外游子的牵挂:“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漂泊在外的同胞能随时吃到家乡的味道。”这份质朴的情感,成为刘一手火锅走向全球的起点。如今,这家从重庆县城起步的火锅品牌,已在海外15个国家开设门店,全球门店总数突破500家,其中95%为加盟店。

刘一手火锅门店

在北美市场,刘一手经历了供应链的“至暗时刻”。刘梅回忆,早期通过海运运输火锅底料和毛肚等核心食材时,运输时间不可控导致部分底料过期,当地销毁成本高昂。更棘手的是,鸭肠、毛肚等特色食材在海外采购困难,本地消费者对这类食材认知度低。经过3年筹备,刘一手在加拿大建成北美工厂,实现底料和核心食材的本地化生产,目前该工厂供应着海外所有门店的需求。

“海外建厂成本是国内的3倍,设备维修还要跨国协调,但这是战略必须。”刘梅坦言。尽管面临高成本和运营复杂性,刘一手仍坚持本土化生产,因为这是打开外国客群市场的关键。数据显示,其海外门店中,外国顾客占比已从初期的5%提升至30%,这得益于菜品调整——将鸭肠改为“脆嫩鸭肠”并配英文说明,毛肚则以“牛胃片”命名,降低认知门槛。

管理海外加盟商是另一大挑战。刘一手采用“情感联结+利益锁定”模式:总部国际部为海外加盟商提供远程运营方案,赋予其高度自主权;加盟商则需通过服务锁住顾客利益。例如,加拿大某门店通过推出“家庭套餐”和会员积分系统,将复购率提升了40%。目前,海外加盟商均为华人,但刘梅计划未来引入本地合伙人,以深化市场渗透。

随着中餐出海竞争加剧,刘一手正面临品牌差异化的新课题。在国内市场,其通过坚持“重庆火锅”正宗性脱颖而出,但这一策略在海外遭遇瓶颈。刘梅在新书《一手不留》中透露,未来将调整策略:国内市场聚焦二、三线城市向一线城市升级,海外市场则瞄准非洲等新兴市场。“非洲相当于20年前的中国,我们可以用国内积累的经验实现降维打击。”她举例,肯尼亚某试点店通过简化菜单和推出小份装,单店月营收已突破10万美元。

“我的目标是让刘一手成为火锅界的麦当劳。”刘梅的野心毫不掩饰。她将两者对比:麦当劳兄弟与她和哥哥的创业背景相似,麦当劳靠汉堡走向世界,而她坚信重庆火锅也能复制这一路径。目前,刘一手已在非洲布局3家门店,计划未来5年扩展至20个国家。当被问及是否担心文化差异时,她笑道:“火锅的社交属性是跨文化的,只要底料够香,谁都会爱上。”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