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卖啤酒?这并非天方夜谭。近日,新茶饮巨头蜜雪冰城宣布收购精酿鲜啤品牌“鲜啤福鹿家”53%股权,正式进军啤酒市场,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一举动不仅让消费者感到新奇,也标志着新茶饮与啤酒赛道的跨界融合进入新阶段。

蜜雪冰城此次收购的福鹿家成立于2021年,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截至今年8月底已在全国28个省份开设约1400家门店。其产品定价极具竞争力:500ml装鲜啤售价5.9元,果啤和茶啤系列价格多在6.6-9.9元之间,仅少数限定款超过10元。这一价格策略与蜜雪冰城“高性价比”的品牌定位高度契合,被业内戏称为“年轻人的第一口精酿”。
支撑低价策略的背后,是蜜雪冰城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作为全球门店数量超5万家的连锁品牌,蜜雪冰城在30多个国家建立了采购网络和生产基地,能够为福鹿家提供原材料成本优势。同时,福鹿家的加入也丰富了蜜雪冰城的产品矩阵,为其在资本市场讲述新故事提供了素材。
消费者对福鹿家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部分人认为其产品“更像加了啤酒味的小甜水”,难以称为真正的精酿;另一部分人则表示“这个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对性价比表示认可。这种争议恰恰反映了精酿啤酒市场的特殊性——消费者不仅关注价格,更在意口感、工艺和消费场景。
事实上,跨界卖酒并非蜜雪冰城首创。早在2017年,蜜雪冰城就通过入股方式推出咖啡品牌幸运咖,美式咖啡仅售5.9元,目前门店数量已超8000家。茶颜悦色在长沙开设“昼夜诗酒茶”小酒馆,奈雪、星巴克、瑞幸等连锁品牌也纷纷推出含酒精饮品,甚至海底捞、老乡鸡等餐饮企业也在探索酒类消费场景。2023年瑞幸与贵州茅台联名的酱香拿铁,曾创下单日销售542万杯的纪录,印证了“茶饮+酒”模式的商业潜力。

新茶饮品牌集体跨界,背后是行业增长放缓的现实压力。据艾瑞咨询数据,2025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8240亿元,但同比增速已降至7.2%,远低于前几年的双位数增长。与此同时,门店数量却持续膨胀——目前全国新茶饮门店约47.8万家,过去一年净增长仅1.7万家,意味着14万家门店退出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品牌们的共同选择。
蜜雪冰城的焦虑尤为明显。尽管其营收和利润保持高速增长,但高度依赖加盟商的模式面临挑战。密集开店导致内卷加剧,部分加盟商反映单店销量从每天5000杯骤降至1000杯左右,扣除成本后利润微薄。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单店效益,成为蜜雪冰城必须解决的问题。
精酿啤酒市场看似是理想的突破口。2025年我国精酿啤酒消费量预计达23亿升,市场规模突破1300亿元,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且渗透率仅6%,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然而,这一赛道早已拥挤不堪:百威、青岛等传统啤酒厂商推出精酿产品,胖东来、三只松鼠等零售品牌跨界布局,优布劳、泰山原浆等专业精酿酒馆门店数量均超千家。
蜜雪冰城的低价策略能否在啤酒市场复制成功?分析认为,其优势在于供应链成本控制和下沉市场渗透力,但品牌定位可能限制高端突破。精酿消费者注重消费场景和品质体验,而福鹿家“即买即走”的模式难以提供聚会佐餐所需的氛围感。含酒精饮品的监管要求和口味争议,也为其扩张增添了不确定性。
或许,蜜雪冰城的目标并非颠覆行业,而是通过差异化布局拓展消费群体。在精酿啤酒市场快速增长的当下,以低价产品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同时完善产品矩阵,未尝不是一种稳健的策略。至于能否再造一个“雪王”,市场终将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