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晨雾轻裹,一座现代化港口在朦胧中展现出别样生机。唐山港京唐港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内,80余米高的岸桥犹如钢铁巨人,在薄雾中精准抓取集装箱,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无人平板运输车沿着预定路线平稳穿梭,将货物运往指定区域。
作为全球第二大港口,唐山港正以科技创新重塑传统作业模式。登上“吉源隆85”集装箱班轮时,海雾渐散,货轮将于当日下午启程前往广州南沙港。站在甲板上,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扑面而来,码头的轮廓在视线中逐渐清晰。船舶大副伍润洲指着岸边整齐排列的集装箱说:“过去装卸作业受集卡车交接班影响,现在25号泊位实现全自动化后,货轮可24小时不间断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在无人集装箱码头,科技元素渗透至每个环节。无人平板运输车无需驾驶舱,依靠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感知环境,能精准识别200米外障碍物,制动误差控制在厘米级。河北港口集团唐港集团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磊介绍,25号泊位是河北省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配备4台自动化岸桥、9台全自动场桥和25台无人平板运输车,三大设备协同作业,今年前三季度全港货物吞吐量达65276万吨,同比增长2.62%。
支撑高效运转的核心,是码头的“智慧大脑”。在控制中心的中控室和远控室,大屏幕实时显示船舶靠泊、集装箱装卸进度和设备运行状态。刘磊解释:“这套具备智能算法的操作系统能自动计算、决策并生成指令,通过光纤和5G技术确保数据精准传输。岸桥、场桥和无人车根据指令协同作业,形成闭环管理。”
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降低了运营成本。数据显示,25号泊位每万标箱综合能耗比国家标准先进值低21.25%,年节约成本730万元。午后的阳光下,无人运输车仍在有序穿梭,它们身后是通达全球的密集航线网络。这座现代化智慧大港正以科技为帆,在海洋经济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